12月2日下午,第十一届中国金融法治论坛于西南政法大学敬业楼6029会议室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共分为两大议程:课题成果分享会;论文汇报。来自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虹桥正瀚(重庆)律师事务所、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与国际法学院的硕博研究生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由我中心负责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机制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智库委托项目于2021年10月结项,为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促进成果的交流与共享,我中心于2021年12月2日召开“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机遇与挑战”第十一届中国金融法治论坛。
本届论坛由我中心2021级硕士研究生陈钇润主持。首先,我中心主任王煜宇教授在欢迎致辞中对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大意义和目标定位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建设西部国际金融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重庆的重大任务,旨在解决东西金融二元化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主要矛盾。重庆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当前的时代需求和时代背景,结合地方特色,建立一个物流的、商贸的金融中心,普惠的、农村的金融中心,数字的、科技的金融中心以及绿色的金融中心。
课题成果汇报
本届论坛的第一阶段,由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何泓宇汇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机制研究》的课题成果。博士研究生何泓宇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结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汇报。
首先,他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阐释了在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大意义。其次,他从绪论、理论渊源、目标定位、现实条件、问题挑战、经验借鉴方案与建设路径等六个方面对课题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进行了简要说明。再次,他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理论研究方面,他介绍了课题组梳理的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各种理论,以及从中提取出的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应当借鉴的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方面,他结合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重庆市的基础条件,从经济基础、金融人才、金融设施、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开放协同六大方面阐述了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最后,他总结了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目标构想、总体方案与具体路径,指出重庆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应对标金融中心建设关键要素和运行机制,系统设计、合理规划,强弱项、补短板,打造高质量金融核心区,构建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读书思考分享
课题成果汇报结束后,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与国际法学院的六名2021级硕士研究生分享了自己关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若干金融法律问题的读书思考。
其中,何袁清同学分享新金融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徐艺齐同学分享金融聚集空间溢出的效应;曾群同学分享法律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段嘉琪同学从金融地理学角度分享自己对西部金融中心的看法;赵龙祥同学结合新发展格局分享了自己关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黄洪同学结合制度变迁理论的路径依赖理论进行了有关分享。
与会嘉宾分享
中心同学们的分享结束后,与会嘉宾也就重庆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谈了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张洪铭
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张洪铭主任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感性和理性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简要说明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看法;从大历史、大地理的角度指出,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并且这条道路道阻且长。
汪青松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中心副主任
汪青松教授抓住“西部”、“中心”、“机制”三个关键词对建设什么样的西部金融中心进行阐释,指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要明确目标定位,考虑西部特色,顺应历史方向,完善制度保障,建设一个错位发展的中心,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
陈屹立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心副主任
陈屹立教授指出,重庆可以在绿色金融和家庭金融两个方面发挥西部金融中心的特色性,通过优化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法律制度,提升信贷资源绿色化配置效率,促进家庭金融资产合理配置。同时通过金融创新,吸引金融资源向西部金融中心聚集,从而进一步推动重庆重庆制造业的发展。
肖忠意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肖忠意教授从金融学角度,首先指出重庆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应当立足于与服务西部实体产业,结合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空间上辐射东南亚地区。其次,他提出应当完善相关制度支持金融工具的创新,并强化金融监管维护金融中心的稳定和安全。最后,他从碳金融、黄金交易、数字货币的离岸、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方向。
赵吟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
赵吟副教授表示,通过聆听同学们的汇报发言,她对经济发展与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她指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要着眼于市场主体的需求,自上而下地进行建设。其中,打破数据、信息壁垒是关键性问题,要加快数据平台建设以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共享。
刘婵娟
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重庆分所合伙人
刘婵娟律师首先对各位专家们的发言表示赞同,对同学们的发言作出一一回应。随后,她从行业前沿剖析各类金融产品的现状,指出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西部金融中心要发挥促进金融发展成果共享、赋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赵莹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赵莹副教授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谈了西部金融中心的机遇与挑战。她指出,西部金融中心在探索金融创新试点时,要紧密围绕实体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关注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探求符合现实的道路;要认清地理优缺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要注重产业和经济的特殊性;要保持思想的开放性,行动上要有吃苦性;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法治人才,提高西部、重庆的影响力。
曹泮天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
曹泮天副教授从现实逻辑和中心定位两个层面分享自己关于西部金融中心思考。他结合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建设情况,指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在现实逻辑上是选择以政府为主还是以市场为主是关键问题,中心建设不能太过于依赖政策,要突出中心的主体性。同时,他将金融中心定义为金融资源聚散的高地,指出西部金融中心要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聚散作用。
龚暄杰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中心执行主任
龚暄杰老师再次强调了学术与实践的关系。他表示学术是去伪存真,实践是求同存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将来可能作为中国金融法治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心智库要谋定而后动,最终将相关成果运用于实践。
论文汇报
本届论坛的最后一个阶段,由我中心的六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班同学汇报毕业论文。
其中,2020级硕士研究生唐小乔汇报了《场景化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监管问题研究》;2019级硕士研究生白一婷汇报了《社会效益债券法律属性研究》;2019级硕士研究生熊彭杰汇报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法律风险与防范研究》;2019级硕士研究生黄东禹汇报了《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制度研究》;2019级硕士研究生吴兴兵汇报了《我国供应链金融背景下流动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研究》;2019级硕士研究生高云龙汇报了《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法律问题研究》。汇报后,与会嘉宾从选题、论文结构、论文内容、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给予汇报同学点评与完善建议。
至此, 第十一届中国金融法治论坛——“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挑战与机遇”圆满结束!中国金融法治论坛已举办多年,邀请校内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金融法治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探索、关键研究突破和热点问题等进行学术交流与演讲,旨在为学术研究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推进中心理论研究与知识创新。我中心将继续秉持初心,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能力与实践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法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