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实力强劲、声誉卓越的特色优势学科,在全国乃至世界法学教育界、法律实务界具有重大影响,是举世公认的我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和““西南联大”。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政法学学科获评A级学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并列全国第二,成为重庆市(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内)参评的179个学科中唯一的A级学科,具备冲刺世界一流学科的实力。
我们郑重建议教育部尽快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科列为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理由如下:
一、将西政法学学科列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核心在人,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对党忠诚、为民尽责的优秀法学专业人才。西政办学近70年来,培养法学人才近30万,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
5位校友在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6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
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校友共计53位;
18位西政校友入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在中国校友会网权威发布的“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中,西政名列全国高校前10强。
二、将西政法学学科列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庆“两点”和“两地”的发展定位、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客观需要。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和“两地”的发展定位,核心在人,关键在于重庆高校能够充分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但重庆高等教育形势与直辖市地位严重不匹配,支撑“两点”“两地”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1978年,尚为地级市的重庆拥有4所全国重点高校,而今作为直辖市的重庆仅有2所“双一流”高校。在四个直辖市中,唯重庆没有市属高校入围“双一流”。
作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快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服务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中西部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建设既是社会责任,也是政治责任。西政作为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著名高校,是推动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四个全面“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支持其早日进入“双一流”,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重庆乃至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缓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而且能够更好地将其学科优势转化为助推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四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动力。
三、将西政法学学科列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对西政历史地位、办学实力、培养能力和社会贡献的切实认可。
西政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恢复招生的法学院校。是全国首批重点大学,也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重点大学。
1993年首批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5年首批入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
2003年首批入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4年首批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2年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部市共建”高校。
多次代表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夺“人权话语权”,为中国特色人权话语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
为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培训了百余名高级政府官员、司法官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实施载体。
长期以来,在教育部及其它机构组织的学科排名评价中,西政法学一直稳居全国前五,是实实在在的“一流”法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