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每个人系统性的知识积累,毎个人都需要一个地方静下来,读几本书。”
(一)
依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已成为我国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图书阅读率、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均有显著下降。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6本,与英国、法国、日本、瑞士、丹麦等阅读大国的人均阅读图书量数量相比远远落后。 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奇缺是当前制约我国“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实施的根本障碍。截止2017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行业机构数仅为3166个,县均拥有图书馆不足2个,人均拥有图书馆仅为0.00000002个。以王煜宇委员居住的某直辖市新区为例,方圆130万平方公里,人口60万,下设8个社区街道,作为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积聚地、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宜居城市示范区,既没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也没有一所社区图书馆。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审议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
王煜宇教授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提升人民的思想文化素养。‘全民阅读’不仅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三)
3月4日,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王煜宇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建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区公共图书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建立社区公共图书馆所需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社区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建设规划,广泛建立社区图书馆;并鼓励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兴办社区公共图书馆,对出资设立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单位、企业、个人进行税收减免、评优表彰等政策激励。
同时认为应当建立社区公共图书馆与大学、科研院所、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打通社区公共图书馆与就近大学、科研院所、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借阅共享机制,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各级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公共图书馆的人员交流和业务合作。依托社区公共图书馆,拓展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将社区图书馆建设成为融合社区新闻发布、重要技能普及、文化知识讲座、社区便民休闲的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满足“全民阅读”需求,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