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被新冠疫情重新定义的一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这样特殊的一年里,中国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始终以“协同创新”为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与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致力于实现法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融合交叉,以及学缘的异质化与国际化。一年来,中心成员戮力同心、奋楫笃行,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疫情防控:同舟共济,共克时难
2020年冬末春初,新冠病毒突袭而至,“封城”、“隔离”、“防护”成为了当下的热词。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心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提供智力支持。
2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我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王煜宇适时提出关于《修改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提案。同一时期,王煜宇教授还专门组织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文章,并发布于“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公众号,受到了广泛好评。
二、团队建设:不断突破,迈向新阶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也是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心成员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协同奋进,在团队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中心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7月,王煜宇教授牵头打造、入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9年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的“金融法”(全英文)获2020年西南政法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并于2020年7月24日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
7月,中心“中国特色金融法治研究协同创新团队”入选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
12月,中心“中国特色金融法治智库”成功申报首批重庆市新型智库。
12月,中心“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重庆金融研究院)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立项。
12月,陈治教授及其课程团队共同打造的“经济法学”入选重庆市2020年高校线下线上混合式一流课程。
三、科研创新:岁物丰成,硕果累累
2020年,中心成员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6月,中心博士研究生邓怡主持的项目“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制度困境与立法完善研究”获得2020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项。
9月,中心博士后韩佳丽获得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入选“西南政法大学122人才工程青年学术拔尖人才”,并荣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成果优秀奖”。
9月,李燕教授于《现代法学》发表论文《双层股权结构公司特别表决权滥用的司法认定》。
12月,王煜宇教授主持的课题“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法治保障研究”成功入选2020年度司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重点课题。
12月,李敬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动态公平视角下政府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理论与政策路径研究》于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公布,韩炜教授所著成果《创新网络混合治理机制选择的案例研究》获评青年成果奖,李敬教授获得二等奖。
四、人才培养:求真务实,立德树人
2020年,中心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全面增强中心人才的创新活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心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不间断地开展教育教学及各项交流活动,并通过读书分享、社会实践、制度管理、体育锻炼等方式,使中心成员得以全面发展。在人才激励方面,中心完善落实各项激励机制,并起草通过“王门KPI考核制度”,进一步激发中心成员的创新动力。
第一,悦读书,共分享
5月,因新冠疫情影响,原计划的线下读书会无法举办,改为线上讨论的形式,并围绕“疫情下的思考”这一主题分享交流各自的想法,让身处各地的同学得以跨越时空距离,共话思考。
7月,中心也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了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预答辩会议,会议邀请中心全体硕博士研究生一同参与。
8月,中心年度总结与读书分享会同样以线上会议形式展开,围绕“读书、实习及实践活动”等内容,同学们以专题汇报的形式总结了一年来的成长与收获,分享了认识与感悟。王煜宇教授针对大家的分享一一进行了点评与分析,同时也结合读书的形式与内容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
9月,中心开始实行半月报制度,要求中心硕士研究生每半月对专业、外语、实践等各个方面的学习情况分类进行汇报总结,对所阅读的好书好文进行推荐分享,同时也对下阶段的学习进行计划安排。该制度进一步促进了中心硕士研究生的交流与互动,利于实现中心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目标。
10月,中心举办了《金融与好的社会》线下读书分享会。读书会以“金融法如何推进金融市场理性发展?”为主题,由博士研究生何泓宇担任主持人。同学们从“金融创新如何推动社会良性发展?”、“金融法如何调整和规制金融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金融的本质是坏的吗?”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发言。主题发言后,博士研究生何泓宇、邓怡、易坤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分别从金融风险的人为因素、区块链、中西方金融理念差异三个角度进行了点评与分析。同时,还向同学们分享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经验,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中心的平台资源,开阔视野,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11月,中心举办了《金融的逻辑》线下读书分享会。读书会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为主题,由硕士研究生常仟担任主持人。同学们紧密围绕“中国本土资源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中国金融如何现代化?”等问题展开讨论。硕士研究生刘宇杰、张怡结合《金融的逻辑》一书分别从儒家文化、中国本土资源中的非儒因素两个方面谈了谈中国本土资源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唐小乔、刘庆、常仟、王智怡分别从加强资本化、借贷消费、普惠金融理念、金融创新四个方面谈了自己对中国金融现代化的看法。随后,同学们又针对上述发言展开热烈讨论,王煜宇教授也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与讨论进行了点评与分析。
第二,实践能力培养
4月,为了解重庆市合川区、荣昌区两地多元矛盾纠纷智慧调解工作开展情况和平台基础,也为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工作做好前期准备,王煜宇教授携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邓怡、赵舒窃赴合川区、荣昌区展开调研,深入实地调查相关工作的现状。
8月,为了解农村金融相关项目实施的最新信息,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实践对理论研究的支撑作用,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生邓怡、何松龄、赵舒窈,硕士研究生蒋昊禹、黄东禹、吴兴兵等分别赴广西田东县、温州瓯海区、宁夏平罗县等地展开调研,深入试点地区调查相关项目实践现状。
第三,体育锻炼活动
为保证同学们在校期间进行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中心组建羽毛球训练小组,组织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10月,为丰富中心成员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成员们搭建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中心组织开展了与温涛教授师门的羽毛球友谊赛,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运动热情,也增进了师门间的交流与友谊。
10月,中心组建运动健身打卡小组,鼓励中心硕博士研究生积极参加羽毛球、篮球等各项体育运动。
11月,中心组织“歌乐山一日游”小型团建活动,鼓励同学们走到户外、亲近大自然,在帮助同学们释放压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11月,中心硕士研究生邱胜凯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第十二届研究生“联合杯”院际篮球赛中获“最佳球员”称号,在中国大学生3vs3篮球联赛(西南政法大学赛区)中获男子组第三名。
五、社会服务:履职尽责,彰显担当
2020年,全国政协委员王煜宇紧密关注国家发展、时事热点与民生要事,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积极围绕社情民生认真履职,持续探索用更好的法治实现和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月,王煜宇教授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分享了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的感受与体会,同时也就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履行政协委员职责讲述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月,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走访王煜宇教授。王煜宇教授针对此次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情况、重庆市税务营商环境的优化情况以及疫情期间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惠及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等重点问题与税务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5月,王煜宇教授接受《重庆晨报》采访,讲述了自己在履职期间的履职情况,同时分享了对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感受。
5月,王煜宇教授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加强“软基建”投入,夯实消费经济基础设施》、《修改〈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社会功能》、《创新大湾区制度机制,促进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加强金融法学科建设,增强全社会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等4份提案,提案立案率100%。
5月,王煜宇教授接受了“重庆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对医疗机构、教育、养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6月,王煜宇教授参加重庆市青年联合会召开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专题会议,传递“两会”的好声音和正能量;参加西南政法大学办学70周年系列报告会第二场暨“大学习大落实”讲堂2020年第二讲,结合自身履职经历传达了两会的重要精神。
8月,王煜宇教授受重庆青联推荐参加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并当选全国青联第十三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9月,王煜宇教授提交的《关于加强“软基建”投入,夯实消费经济基础设施》提案获财政部公开答复。
10月,王煜宇教授组织开展主题宣讲会向与会青年教师及同学传达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重要精神。
11月,王煜宇教授提交的《修改〈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社会功能》、《修改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创新大湾区制度机制,促进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等提案获司法部、国家卫健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非公开答复。
六、对外交流:交流合作,协同创新
2020年,中心通过开展各类法律宣传培训活动,助力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同时,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年初,中心受紧急委托开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法律文件翻译项目”,并圆满完成了该项目的阶段性翻译工作,为重庆营商环境的改善贡献绵薄之力。
8月,王煜宇教授受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公安局党委邀请,前往藏区向昌都市公安机关全体民警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教育培训活动。
9月,汪青松教授受邀为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宣讲民法典。汪青松教授从金融监管角度出发,以故事和案例为引,介绍了《民法典》中与金融相关的内容。
10月,中心同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共同组建∑2WU协同创新团队,并于2020年10月2日成功举办“新时代新文(商)科建设暨金融扶贫与金融法治协同创新”首届论坛。
11月,王煜宇教授受邀参加“筑梦成渝•共创未来”川渝青联政法界别交流活动及第十五届西部法治论坛暨第七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并在论坛上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如何并“双”成“圈”?》为题作主旨演讲。中心博士研究生赵舒窈、邓怡,硕士研究生白一婷、陈睿随同参加,进行学习交流。
11月,科技部联合有关中央政法机关科技部门在渝举办政法科技创新高级人才培训班,王煜宇教授应邀为学员讲授《调解的智慧与智慧的调解》。中心博士后韩佳丽,博士研究生赵舒窈、邓怡、易坤、何泓宇以及硕士研究生黄东禹随同参加,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岁末不居,时节流动。回首2020,中心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积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交流合作。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始终坚持以实践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力求创新,在金融法治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社会服务方面,中心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反应社情民意,积极履行社会职能。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方面,中心坚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全力为中心成员搭建视野国际化、理论前沿化、内容多元化的科研交流平台,团队建设也不断取得了重要进展,迈向新的台阶。展望2021,中国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仍将秉持初心,赓续奋进,聚焦学科前沿与社会需要,以更多的智力成果助力金融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