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南政法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煜宇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14AZD034)于2019年12月结项,该项目系王煜宇教授主持完成的第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成果
该项成果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基于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功能有效发挥的双重层面,科学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制度面临的现实障碍、突破路径与创新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高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该项成果的研究过程中陆续在《现代法学》《管理世界》《改革》《中国农村经济》、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等 CSSCI、SSCI 检索期刊公开发表阶段性成果30多篇,11 篇阶段性成果先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农业经济研究》《金融与保险》《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以及《新华文摘》摘编。阶段性成果《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战略研究》获得2018年重庆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加快金融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的建议》被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转相关部门研究;《关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思考》于2017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纳。
该项成果获得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充分认可,现将其简要汇总如下:
一、研究内容
该项成果主要由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理论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架构与实现机理”是本课题的逻辑起点,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逻辑规律与现实障碍”是确保科学构建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具体措施的关键性环节,应用对策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案”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归宿,体现出本课题研究的主旨。
理论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架构与实现机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回顾与理论渊源;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内涵及外延拓展;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内外约束与实现机理;农村金融制度顶层设计与规划的理论依据。
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逻辑规律与现实障碍”的具体内容包括: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国际经验借鉴;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历程与规律总结;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革的现实障碍与深入反思;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宏观与微观效应;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绩效评价与偏差分析。
对策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目标校正与顶层设计;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重点范围与难点突破;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监控制度创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协同机制与优化路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法制化解决方案设计。
二、研究结论
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及实践表明,农村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循环,有赖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充分的现实把握和合理的制度设计。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应当科学确立理论指导、精准把握现实背景、合理借鉴国际经验、认真吸取既有教训、加快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真正实现农村金融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进而破解农村金融的门槛制约,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维护农村金融的安全运行。
2.农村金融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关键问题,既有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调控收效不佳,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仍未破题。农村金融的种种问题使我国的农村金融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瓶颈和“短板”,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要,也难以适应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发挥,由此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改革亟待破题。
3.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抑制的长期积累,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对既有制度供给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初始条件不足和经济发展战略使然,以及这种战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延续,使得农村金融制度设计始终被置于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目标函数之内和服务于“三农”的目标函数之外,处于“是农非农”的尴尬境地。其“政策+暂行规定”的运作模式,缺乏对调整对象的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实质上并没有脱离计划金融“简单行政命令”的窠臼,严重滞后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破解农村金融现实困境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创新。
4.深化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必须基于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考量,立足服务“三农”与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找准重点、突破难点、严控风险、协同推进。破解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实现农村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三农”发展同步,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以克服重点难点带动全局,用新的思路探索农村金融制度的系统整合、科学创新与协同推进路径。
5.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充分意识到法律制度在权利配置和市场培育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逐步将农村金融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历史经验和理论逻辑都无一例外的证明,农村金融法制化是降低农村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维护农村金融市场交易秩序、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并最终使农村资金高效转化为农村生产资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深化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创新应当向法制化建设层面推进,必须在把握农村金融制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科学论证农村金融顶层设计的现实基础与内在要求,准确定位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功能与地位,系统构造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完整框架及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相关基金项目
农村金融法治一直是王煜宇教授持续关注的问题。此前,王煜宇教授已经主持完成三项与农村金融法治密切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第一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4CJY016),共形成阶段性论文成果15篇,其中13篇发表于CSSCI来源刊物及北大中文核心刊物,阶段性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此为基础的研究要报并被国务院、银监会等有关实务部门采纳;专著《西部地区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1部,由法律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社科文库”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学人文库”;多份《研究要报》被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采纳,《成果要报》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改革与创新——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
第二项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改革与创新——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项目编号:08XFX011),该项研究共发表15篇阶段性成果,核心期刊11篇,CSSCI和三大检索期刊8篇。其中,3篇论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获得国内外专家好评;在《现代法学》《法学论坛》《农业经济问题》《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公开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被学术界认可并多次获得各类学会、研讨会的奖励,部分成果还被人大复印资料以及政府和各类经济科研相关网站转载。同名专著1部,作为课题最终研究成果2012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随后入选“西南政法大学市场经济法治研究系列丛书”, 被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认可采纳,并获得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刘振伟副主任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肯定批示,2014年获“第六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提名奖)”,2018年获“重庆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研究》
第三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CFX080),共形成论文11篇,均发表于CSSCI来源刊物,其中权威核心期刊5篇,在《中国农村经济》《管理世界》《现代法学》等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被学术界认可并多次获得各类学会、研讨会的奖励;10篇/次阶段性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北大《经济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调研报告2篇,调研报告“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战略研究”被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采纳,获得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阶段性研究成果被重庆市金融办、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银监会、全国人大认可采纳,并被全国人大相关领导批示;2014年6月,课题主持人受邀参加全国人大农村金融立法调研协调会,并受邀在全国人大作“农村金融法制化:必要性与可行路径”的专题汇报,积极推进了我国农村金融立法进程。